
2022年10月16日,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確立了新征程、新思路、新戰略、新舉措。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“教育、科技、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、戰略性支撐”。為抓住這一關鍵機遇期,在戰略層面上“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、人才是第一資源、創新是第一動力,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、人才強國戰略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,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,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。”只有深化科技體制改革,深化科技評價改革,加大多元化科技投入,真正做到堅持教育優先發展、科技自立自強、人才引領驅動,方能占領全球新一輪科技競爭制高點。這系列講話為我們創建一流企業、實現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、提供了遵循、注入了新的動力。結合兩天的專題學習,我感受到了,不管在什么時候,只有我們不忘奮斗,堅持自力更生,我們的企業發展必有方向。面對陜化公司的發展形勢,要實現新一輪發展的跨越,必須推動新的一輪思想解放,沖破不合時宜的束縛觀念,改變滿足現狀、因循守舊的精神狀態,不斷研究新情況,解決新問題,使各項工作體現時代性,把握規律性,富于創造性,切實做到勇于創新,勇于改革。 讓延安精神成為奮斗的精神力量 偉大的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,是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。堅定政治方向,用延安精神凈化我們的靈魂,是我們不忘初心、牢記使命的不竭精神動力,從中汲取奮發的力量;堅持理論指導和實踐探索相統一,在指導實踐、推動實踐中展現出強大的真理力量。就像我們,在工作中一定要做個“四勤服務兵”,勤發現、勤溝通、勤思考、勤解決,在實踐中發現問題、總結、概括經驗,才能制定出符合生產客觀規律的決策,并將決策運用到實踐生產中,將其轉化為效益提升的動力。尤其當下,雖然我們實現了蝶變,但我們更要始終發揚自力更生、艱苦奮斗的作風,攻堅克難。自力更生、艱苦奮斗是我們共產黨人的品質,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基,也是黨員、干部立身立業的根基。不管是現如今的延安還是中國,與革命戰爭時期、新中國成立之初相比較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。從最開始的缺乏生產資料、不能自給自足,到現在的全球第二經濟體。特別是近年來,一大批重大創新工程取得突破性進展。目前,我們還存在關鍵核心技術需要攻關,還有被“卡脖子”的領域,我們更要發揚自力更生、艱苦奮斗的作風,攻堅克難。 錨定目標不放松,努力當下實現彎道超車 延安精神告訴我們有條件要努力干,沒條件也要創造條件干。當下,我們面臨的是一個歷史轉折點,如果不能認清形勢,缺乏“轉彎超車”的緊迫意識,就會導致工作不前。要破除思想上沒有緊迫感的疲沓現象,正確把握形勢,進一步增強奮斗的決心。責任心是一個人工作的根本動力,沒有強烈的責任心,就不會有過硬的工作質量標準,措施就不能很好地得到落實,要克服責任意識不強現象,樹立對上負責、對下負責、對己負責的意識,推動工作向前。 弘揚延安精神,解放思想,突破攻堅難題 解放思想、實事求是延安精神的精髓,也是我黨工作的指針,更是我們永遠的旗幟。在延安時期,解放思想,實事求是蔚然成風,學習理論之風、調查研究之風、求真務實之風、總結經驗之風,為此開展了延安整風運動,開展了大生產運動。在革命時期,我們黨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,摒棄本本主義、教條主義,大膽探索創新,形成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,為中國革命的最終勝利提供了重要保證。而改革開放的成功實踐也告訴我們,只有堅持解放思想、實事求是,才能保證我國經濟得到發展,社會才能進步。創新工作涉及領域廣、需要探究的因素多,責任大。創新工作的特點決定了作為技術人員,不僅要具有“實在”的專業精神,而且還要有與時俱進的開拓精神。技術人員,做人、做事、做學問需嚴謹、細致、周到,扎實的專業知識是進行科技創新的基礎。當下,要做好技術創新這個工作,就需要大力弘揚延安精神,始終堅持解放思想、實事求是,克服僵化的、教條的、故步自封的思維方式,勇于開拓創新,樂于攻堅克難,努力創新技術。我們要立足主業,由淺入深,在做精做強上下功夫,在核心競爭力提升上下功夫,在延鏈補鏈上下功夫,正如“真金不怕紅爐火,酒香不怕巷子深。” 貫徹新發展理念,戮力同心謀發展 毛主席說過,路線確定后,干部就是決定因素。我們要帶好頭,要勇于實踐,推行現場工作法,即政策在現場宣傳、工作在現場落實、經驗在現場創造、員工在現場成長、問題在現場解決,用現場工作的鮮活經驗,打開自己的思想空間,以一線的生動實踐、拓寬自己的工作思路,做強化思想政治建設的先行者。將黨建融入安全發展主旋律,把加強干部員工的思想政治建設統一到安全生產的目標上來,使廣大干部員工把實現安全發展、穩定發展視為第一追求,把服務一線安全生產作為第一要務。公司目前已成為西北片區集煤化工、精細化工和磷化工為一體的大型化工企業,尤其尿素產能單體裝置生產能力居全國前30名。 近年來,公司依據前沿政策以及化工行業發展趨勢,以陜煤集團整體產業規劃為指導,以現有產業為基礎,自2022年投資9.3億元開始已被列入省級重點建設項目的《尿素工序裝備提升改造項目》,預計2024年底建成投產。為了更好地實施存量資產的最大節能優化,2023年公司擬合作開發了一套綠色節能低碳型的集成創新工藝,使噸合成氨綜合能耗再降低。該技術具有革命性貢獻,有利于進一步推進煤化工行業的節能降碳,有利于解決傳統煤化工裝置能耗高、廢水處理難的問題,對行業綠色低碳發展具有重大示范意義。 陜化公司近年來積極走綠色、低碳、節能的發展之路,公司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,員工幸福指數步步提升。作為服務部門,必將把抓干部作風作為重中之重,給人以正氣,給人以信心,給人以力量,真正做到堂堂正正做事,清清白白做人,推動整體工作。